近日,记者从苏州市质监局了解到,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可要警惕5种非法宣传“陷阱”。
其一,“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有治疗功效。一些广告声称可“根治”某种疾病、“药到病除”,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消费者。
其二,“健康讲座”是幌子。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专家、教授在现场进行讲座,顺便兜售保健品。
其三,“免费活动”造假象。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免费试用”、“发放礼品”等方式,吸引老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的假象,给老年人“洗脑”。
其四,“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最后,“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购买产品治疗。
因此,市民在选购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按需购买。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