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金融巨头中国平安宣布,牵头投资机构向全球抗衰老领先企业NU SKIN如新投资2.1亿美元。根据协议条款,如新将向平安投资集团发行2020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票据所得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中国业务;同时,中国平安和ZQ Capital的介入也将为公司带来中国本地市场珍贵的信息与经验。而如新,也成为第一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获中国资本青睐的跨国美健企业。
事实上,中国平安早在多年前就“盯”上了直销,与直销企业的合作也几经风波。今天,我们八一八中国平安和直销界的那些事儿,或许会有一些启示。
收购上海家化:未及与子偕老,就被扫地出门
2011年,经过一番股权竞购,中国平安最终击败海航获得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中国平安表示,未来5年将投资20亿元帮助上海家化完善产业链建设。
然而,短短两年后,两家便如露水夫妻一般分道扬镳,当初的承诺成为一纸空文,未及与子偕老,上海家化集团教父级人物葛文耀被强势的平安信托“扫地出门”。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海家化前身为上海家化有限公司,2001年3月在上证所上市,是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在外资的围剿下,上海家化坚守日化产业的最后一杆本土大旗,本身就是成功。但国有体制仍如紧箍咒一般,牢牢嵌在上海家化头上。
2011年9月7日,上海家化公布改制方案,上海市国资委将出让其持有的家化集团100%国有股权。挂牌价格为人民币51.09亿元,其中上海家化集团所持上海家化股权作价43.9亿元。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卖?卖给谁?
在刷掉外资背景和短期投资者后,上海家化最终接下中国平安价值70亿元的橄榄枝。收购之时,中国平安透露,平安信托计划以上海家化为基础,推动日化主业之外的时尚产业,包括高端表业、精品酒店及旅游地产开发等。更有消息称,中国平安将依托其遍布全国的48.9万名寿险营销人员作为后援,为上海家化申请直销牌照,开拓直销市场。
图:“平安系”代表、原强生医疗中国区总裁谢文坚如期进入上海家化董事会、并获任董事长
然而,中国平安可以摆上桌面的筹码,并不能直接为上海家化创造价值的资源。毕竟,直销不是上海家化的核心优势,就算拿到直销经营许可牌照,无论是上海家化还是中国平安,对于化妆品直销运作都称不上“行家”,在安利、玫琳凯等巨头面前很难出人头地。过早把精力花在完全陌生的领域,上海家化的发展并不乐观。
资源难以对接,承诺难以兑现,干扰上海家化内部事务。当时的把酒言欢,很快变成了恶战硝烟。
2013年5月,葛文耀在被罢免了上海家化董事长一职后,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平安进来后,家化集团便名存实亡,只有卖资产。”
图:葛文耀
中国平安系击败葛文耀执掌上海家化后,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宣布对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和启初五大品牌集中投入,暂停对双妹、恒妍等品牌的市场投入。其中高端护肤品牌双妹一度被葛文耀寄予打造上海家化时尚服务产业的厚望,甚至请来蒋介石曾孙蒋友柏担任设计师。
图:曾为上海家化旗下高端护肤品牌双妹担任设计师的蒋友柏
结果怎样呢?
2015年上海家化的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6亿元,同比增长9.58%,6年来第一次营收增速低于两位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18亿元,同比下降6.38%,为扣除非净利润10年来的首次下滑。这份由谢文坚为首的中国平安系管理团队完全执掌上海家化后交出的成绩单,业界称之为不及格。
对于上海家化2015年的尴尬业绩,葛文耀在其微博上表示:“应收款、库存大幅上升,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减少,说明塞货严重,塞货造成的坏账坏货会严重影响今后几年的业绩,因为化妆品是有时效的产品。”他同时指出“(上海)家化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朗”。
从上海家化到如新
有人说中国平安本来是财务投资者,不应该直接介入上海家化的经营管理。这话说得太轻飘飘了。中国平安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作为财务投资者介入上海家化的,如果中国平安这样说,上海家化就不会卖给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以51.09亿元购入上海家化100%股权,对上海家化不是参股而是控股,这就决定了中国平安不可能作为财务投资者被动地等待投资回报。
只是,作为一个不熟悉直销领域的投资者(尽管保险与直销的模式有相似之处,但直销毕竟有自己独特的游戏规则),中国平安指挥一条并不擅长直销的民族企业去涉足新领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人总是要在试错之后才会成长。中国平安这一回牵手如新的决策,就显得聪明得多。
在中国平安宣布牵头投资后,如新股价一路上涨。根据协议条款,如新将以 46.5美元/股的初始转股价,向Ping An ZQ China Growth Ltd.发行为期4年(2020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如新 CFO Ritch Wood 表示:“我们计划用这笔资金,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回购普通股,投资到我们的中国公司。”
几乎在同一时间,NU SKIN如新大中华区两年一次的盛会——区域大会在香港举行。会上,NU SKIN如新集团总裁、执行长贺楚门(Truman Hunt)宣布,将如新品牌主张升级为“预见更好的自己”(这是NU SKIN如新成立32年后首次升级品牌主张),同时宣布调整如新大中华区管理架构,由原NU SKIN如新大中华区域副总裁暨台湾总裁姜惠琳担任大中华区域总裁,并将大中华区调整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港澳三个市场。据了解,这一架构的调整主要基于各个区域的个性化和本地化需求,以及用户的多样性不断呈现,需要NU SKIN如新更加弹性、灵活地应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纽交所上市的NU SKIN如新股价已由今年年初的最低点反弹了近一倍,预示着投资者对NU SKIN如新的未来发展趋于乐观。
未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中国平安和如新牵手能否得偿所愿,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彼此放大各自的优势。
关键词: 直销 平安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