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隽宇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辽宁/吉林省分公司总监 安利职场生涯18年 职场感悟:职场的快乐来源于环境的压力和内心求知的动力;职场的境界来源于融会贯通企业的文化。
黄健安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广州营运区人力资源经理 职场生涯7年 职场感悟: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栾河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经理 安利职场生涯12年 职场感悟:立足诚信,凡事多一点责任,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实践方能创造奇迹!
本报记者严宇实习记者潘阳
2012年10月23日,安利校园招聘宣讲会登陆吉林大学,为吉大学子们讲述一段快乐职场故事,讲述他们心中的职场王道。据了解,安利(中国)2013管理培训生校园招聘10月9日在全国启动,拉开了新一轮揽才攻势的大幕。
(以下Q代表本报问题、Z、H、L代表人物观点)
Q:安利校招到今年已经10年,可以看出,安利比较青睐新生代。安利公司如何对待这些“职场新人”呢?
Z:安利每年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入多达5000万元,对于这些职场新生代,公司按照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材施教”,在竞争日益激烈、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安利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减少对培训的投入。正因如此,公司汇聚了一大批业内最优秀的人才。
Q:据我所知,您是南方人在北方工作,您对工作有什么感触?
Z:两个字“融合”。很多管理层人员都会在不同省份中调整,包括员工也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在一起是缘分,也是一
种融合。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在我身边,有很多员工十多年都与公司风雨相伴,这在外企中十分罕见。也许这就是企业的文化,一种家的文化。就我个人而言,更需要“融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方的员工与北方的员工也是有所差异的,南方人做事讲究效率注重效益;北方人做事责任感强,看重感情。因此,工作就需要转换思维方式与做事风格。
Q:如何让每个人在公司发挥最大优势,让人才尽显其能?
Z: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并确保这个目标得到经常性的广泛传播;了解员工的想法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尽可能让他们亲身参与这些想法和建议的实施过程;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需要,确保每个人都能融合到公司制度与文化中才有利于帮助他们发挥最大力量。
记者小结:
库兹涅佐夫曾经说过:“谁的生活最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生活相融合,这个人就是天才。”只要是人类就有环境,有环境就需要融入,融入是门大学问不可小觑值得重视。
Q:作为资深人力资源经理,您能解读一下安利为什么深入校园招纳管培生吗?
H:管培生有别于一般的应聘者,安利公司在高校中寻找优秀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它被视为企业的“未来经理”。
企业招聘员工不仅凭简历和短暂的面试决定是否录用的应聘者,主动深入校园招纳管培生更加有利安利人才的养成。
现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有大量需求,传统招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高校管培生新招聘的渠道也就应运而生。
Q:审视经验和学历,哪方面在面试过程中占有优势?
H:名企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面试差距取决经验者和学历者是否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态度。
许多知名企业十分重视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企业不在乎经验者与公司要求的差距,也不在意高学历者的经验不足。大部分的企业对于自己的培训体系是非常自信的,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的应聘者一定会在面试过程中脱颖而出。
Q:如今职场复杂多变,面对新形势企业员工如何应对?
H: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中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企业鼓励员工合理的竞争,同时更鼓励员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求知。在从个人适应社会的角度而言,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如今,初入职场要尽快学习企业文化并融入其中。职场老手需要学习新鲜事物并紧跟企业发展脚步,才能保证自己在多变的职场中立于不败。
记者小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名言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在职场只有以学习的态度应对万千变化才是王道。
Q:您作为经理人,面试中会更关注哪些方面呢?
L:两个词来形容:诚信与心态。诚信决定了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诚信又是人品的重要标准,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另一方面,聘用员工还会考虑心态,拥有良好心态的员工对待工作会更有想法和创意,更能承受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往往将压力转变成向上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压力才有动力。
Q:您作为职业经理人,能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一些建议吗?
L:每个毕业生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描绘社会对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对待自己签署的每一个字牢记诚信二字。在选择企业之前要足够审视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企业,更应加强建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年轻人有梦想更应该拥有追梦的平常心,放低心态从零开始学会不断调整自我才可能创造未来职场的成就感。
记者小结:
用诚信的方式慢慢去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业价值观;用平常心去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宠辱不惊,患难无忧。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