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国少工委与安利公益基金会在杭州滨虹学校启动“城乡少年手拉手•阳光成长计划”,宣布在未来3年内投入1100万元,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125个阳光文化活动室,并以此为依托,推动城市学校与附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结对子,输出优秀师资进行流动儿童课外教育,成立200个城乡儿童共同参与的“手拉手阳光小社团”,以此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流动儿童素质教育,推动城乡儿童融合发展。
当日,杭州市长河小学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滨虹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长河小学40余位师生来到滨虹学校,与小东道主们组成“阳光手拉手小乐团”、“阳光手拉手书画社”、“阳光航模社”、“阳光拉丁舞表演队”等多个小社团,并在长河小学辅导员们组织下,开展了第一次社团活动及专题培训。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王路,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孙柱,浙江团省委副书记王征,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黄海峰,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席郑李锦芬,安利公益基金会副主席黄圣文,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余放等领导出席见证了结对子仪式,为安利公益基金会捐建的第一个“阳光文化活动室•红领巾书屋”揭牌,并观摩参与了两校学生的“小社团”活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儿童随进城务工父母来到城市,成为流动儿童,据统计目前已近2000万人。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也应运而生,但软硬件条件总体较差。2008年,安利(中国)与儿基会共同启动了以帮扶流动儿童为主旨的“阳光成长计划”,通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捐建阳光图书馆、开展融合活动等形式,推动流动儿童共享城市一片阳光。至此,该项目已投入660万元,惠及流动儿童6.5万人。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流动儿童的素质教育、城市融入、心理建设等问题,慢慢凸显出来。此次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全国少工委共同推出的“城乡少年手拉手•阳光成长计划”,就是阳光计划的升级版。该项目依托全国少工委“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积极推动城市学校与附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结对子,派出优秀师资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开展课外教育,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师资,组织双方学生联合成立“阳光手拉手小社团”,每周开展1-2课时活动,在提升流动儿童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推动城乡孩子们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安利公益基金会捐建的“阳光活动室•红领巾书屋”,将为这些小社团提供器材、图书、活动经费等方面的软硬件支持,为辅导教师提供必要的津贴,并面向品学兼优的流动儿童设立“阳光奖学金”。同时,安利公益基金会还选派当地安利志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和“项目督导员”,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席郑李锦芬表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移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融入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这不仅关系弱势群体的发展权益,更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很多发达国家没能解决好,造成大量的诸如青少年犯罪、族群*等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利公益基金会自成立起,就将农民工子女锁定为帮扶对象,2000万流动儿童更是重中之重。此次与全国少工委共同推出升级版的阳光成长计划,希望能在推动流动儿童的素质教育、心理建设、城市融入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并期以此带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重视和解决这个大问题。
据悉,安利公益基金会于今年5月底成立。作为国内第一个由民政部直管的外资背景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确定以帮扶农民工子女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阳光成长计划”、“春苗营养厨房计划”、“彩虹研究生支教计划”三大项目,从身、心、智三个方面支持扶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其中春苗营养厨房项目,已在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建成300个春苗营养厨房,总计投入1500万元,解决了15万农村儿童的营养改善问题。
关键词: 安利 阳光成长计划 郑李锦芬 直销 直销企业 儿童 流动儿童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