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1月15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如新(NUS)股价因《人民日报》发表一篇“将其销售技巧比作洗脑”的文章而大幅下跌,盘中最大跌幅达21%,使其股价一度跌至108.02美元,巨量成交,比其日均成交量的九倍还要多。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大量获利盘离场,这样的反常现象让他想到了华尔街资本大鳄10亿美元对赌康宝莱的事件和中国概念股集体被做空的事件,他认为,一度曾做空直销跨国巨头的海外做空机构这次似乎又盯上了如新。
两年前,如新集团(NUS) 因美国做空机构香橼发出的报告,两个月内股票下跌超过25%。当时市场普遍认为,香橼做空如新,只是一个开始。当时做空机构并未得逞,因为如新股价不仅大幅反弹,而且在随后两年中股价一再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2013年一年内股价成长近4倍,从30美元上涨至130多美元。然而,有投资机构放言,下一次做空如新的时点,将会是其股价达到150美元之时。
业内人士称,在投资界人士的眼里,由于海外有做空机制,而中美之间因为时间差、信息差的原因,可以让做空机构通过做空机制来赚取暴利。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猎杀中资概念股的案例。其主要手法为,选定那些业绩优良且股价大幅上涨的上市公司,通过在中国特定媒体上释放相关负面信息,引发股价大幅波动,从中套利。
如新近年来全球业绩表现强劲,其中,大中华区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3年10月11日,如新大中华区的年度销售业绩已经提前超越了10亿美元。据悉,今年2月6日,如新将发布2013年度财报,接近如新人士认为如果不出意外,如新年报将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在美上市的直销企业共有13家,其中康宝莱、如新等上市公司在华开展直销业务。有业内专家称,只要预期上述直销企业在华开展业务中有任何负面报道,便可做空公司股价。
更有趣的现象是,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期指交割日”,又常被市场戏称为“期指做空日”。因此,做空机构往往在这一时间节点之前精准潜伏,然后散布相关公司的负面报道,达到做空牟利的目的。某业内人士指出,在《人民日报》1月15日刊发如新负面报道的当天,如新股价为136美元,且股指交割日在即,做空如新的时间窗口再次打开。
比尔-阿克曼的做空让康宝莱的股价受到冲击,但如新2012年被香橼盯上之后,股价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对此,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比尔·施密茨认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如新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那些负面的新闻对如新在美国以及其他地方的销售也没有产生影响。”1月15日如新股价的下跌引起了如新管理层的注意,他们在随后发布的一篇声明中提到:“《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含有不准确和夸张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如新在中国的业务活动”。
与此同时,另一些分析师正在弹冠相庆。看好如新的德意志银行分析师Bill Schmitz及其团队视这次如新股票的跌价抛售为一买入机会。他们写道:“亚洲许多消息来源已表明该则新闻来源有攻击各种其他公司的历史,而且,我们注意到这是本周连续第二篇关于如新的负面报道(来自各种源头)了。该报道与期权到期有关。我们将今天的下挫看作是一买入机会。”
关键词: 如新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