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英雄之战》、《白日焰火》、《盗马记》、《警察日记》等多部国产影片同天上映,给疲软多日的全国票房大盘注入一针强心剂。近日,本处在传统淡季的国内电影市场,因电影《英雄之战》的营销模式的争论而变得异常热闹,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深挖解读这部电影在淡季跑出的缘由,其中首映日包场的宣传方式均被列为众矢之的。
片方包场宣传 不影响观众选择
发行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英雄之战》在上周五公映第一天就砍下1350万,领跑同档期的多部华语片,截止上周日,影片公映首周(三天)共斩获3871万票房。不俗的成绩,让《英雄之战》刚刚上映就力压《白日焰火》和《警察日记》两部获奖影片。一时间所有的舆论焦点都对准《英雄之战》,似乎要对其身家和运作来个大起底。
从行业来看,影片包场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并非《英雄之战》首创,不少影院经理反馈,这种现象是长期存在的。比如,《周恩来》上映前,有政府机构、国企大手笔买团体票支持;《小时代》为了提前宣传造话题吸引,片方也买票作为粉丝、影迷活动使用。提前预售票房,以包场的形式提高首映票房数据,作为影片后续宣传点,并以此取得成功的电影就有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等,这些大片显赫的首映日票房(7000万到1亿之间),就有3000万的数据来自投资方的包场。
据了解,中国当下的电影票房,为三家分账。一家是出品方,一家是发行方,一家是影院,当中还存在百分之十左右的票房纳税,基本上都是本着三成弱给出品方,三成弱发行方,三成强给影院,和一成弱给政府。片方自费购买影票赠送客户的行为,实际上在为影院和中国电影纳税做出贡献,如要把这举动说成是片方以此自己创造票房,那未免把片方看得太傻了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信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从受众角度来说,越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说明观众的选择越多,而观众的口味也在国内外各类影片的围攻下变得越来越挑。如果影片本身不给力,再大肆宣传也难让精明的观众买单。片方自费请受众看电影是片方的事,观众想看哪部电影是观众的选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者间没有直接的相关联系。
高票房引妒忌 《英雄之战》被无辜群攻
《英雄之战》异军突起,遭人嫉妒在所难免。连日来票房表现不佳的《警察日记》就率先沉不住气了,其出品人甚至公开攻击《英雄之战》,称其搅乱市场秩序,造成了影院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是同行的攻击,另一方面外界对于其营销模式的质疑声不断,一时间,《英雄之战》站在了时下舆论风暴中心。
然而,据记者访问影院得到的数据反映,《英雄之战》在首映日以排片量45%雄踞榜首后,次日(3月22日),全国各大影院的数据统计显示,《英雄之战》的实际排片比仅为15.6%,列在所有电影的第三位。而反观获得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的同档期上映的《白日焰火》的排片量却一直蝉联,高居榜首。随后,记者登陆时光网等一些电影排片表的官方网站以及“电影票房数据库”网站,对全国影院排片数据进行查阅,看到《英雄之战》的拍片量都处在正常水平,并不像某些媒体夸大的那样“占领”了大部分影院的排片率。
根据数据来看,《英雄之战》首映日的排片量用意更多的是宣传的噱头与制造话题,估计他们万万没想到引来更多的是带有恶意的媒体“爆料”与评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方面也为其正身,为事件定了性。电影局表示,这只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只是利用了不同销售手段达到高票房的要求,电影局方面也在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
国产片“内斗” 到底谁获利?
《英雄之战》无疑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同时也颇具成效,这在电影界还很罕见,一时之间业界似乎还很难接受,所以攻击不断,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这不该是《英雄之战》成为众矢之的的导火索。
对此著名影评人马庆云就力挺《英雄之战》,他表示,投资电影,并通过自己的商业运行渠道进行赠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中国电影市场,让很多可能一直未去过电影院的人,第一次步入了影城,为中国电影培养了消费者。“仅从这一点来讲,电影《英雄之战》的片方实乃为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商业化运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马庆云称。
马庆云认为,比之于电影《英雄之战》依靠线下而非传统意义的电影宣发平台的宣传活动而取得了票房领跑成绩,不知道这个“新上映影片票房第一”的名头,是否伤害了某个同档电影的自尊心?若是自尊是靠踩别人获得,实乃不如做好自身影片成色,来的稳妥实际。
记者也认为,与其在纷纷谴责国产电影《英雄之战》以非传统模式获得高票房,业界电影人不如好好反思自己,为何目前国产电影总是受人诟病吐槽,拿不下高票房?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国内影人 “内斗”之际,《极品飞车》票房却已经达到3亿,内地票房赶超北美。这一方面得益于影片内容吸引了不少观众,但另一方面国产片有意无意相互抹黑的惯用套路,令众反感的同时,更是降低了国产片的整体格调,让受众好不容易对国产片树立的信心再受打击。风蚌相争,《极品飞车》这渔翁坐收渔人之利。
一部电影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在一味的批评和谴责《英雄之战》的同时,作为业界人士和观众是否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部尝试创新营销模式的电影,毕竟中国国产电影界需要一些改变,只有这样国产电影才能在自己的市场慢慢赢得更多的观众,一改市场长期被国外大片占据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 英雄之战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