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而化妆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苦苦挣扎。在沃尔玛、Shoppers Drug Mart等大型连锁超市里货架上,形形色色的化妆品和品牌簇拥在一起,竞争极为激烈,大大压缩了国际化妆品巨头们的利润空间。
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的分析师Uduslivaia称:“无论如何,人们还是需要使用大量的洗发水、睫毛膏以及其他化妆品的,你只能多做努力来促进销量。当顾客面临众多选择之时,化妆品公司要建立起顾客忠实度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像Shoppers Drug Mart之类的大卖场变得更加挑剔,对化妆品的种类和品牌开始挑挑拣拣。”
在一年前,雅芳的股价下滑了30%,过去8个季度中有5个季度的营收额令人感到失望。伊利莎白•雅顿的情况更令人沮丧,其股价也下滑了42%,甚至连营收额增长持续超出预期的宝洁公司也流年不利,从去年开始股价下滑了2%。
2008年经济危机对所有零售商来说是一个打击。如今6年过去了,消费者信心或多或少有些反弹,但是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很多化妆品牌依然在大搞降价促销,这进一步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
2013年,加拿大的美容和个人护理用品增长了3%,达90亿美元。不过加拿大和美国市场已经趋于过度饱和,化妆品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兴市场,希望在新顾客身上赚些钱。
在201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健康成长,增长率达到13%,是2008年和2012年期间的两倍。
很多大型化妆品公司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宝洁公司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欧莱雅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1%。
不过,中国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最近一些国际化妆品牌撤出了中国市场。比如,美国露华浓化妆品公司于今年1月退出了中国市场,一周之后,欧莱雅也将其旗下的加尼尔牌化妆品从中国撤出。
欧莱雅公司指出,中国市场增长缓慢但是后劲依然充足。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