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震惊一时的“毒胶囊”事件,让公众的视线齐刷刷聚焦到原材料的监管上。对于屡遭仿冒、投诉不断、问题频发但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食品行业来说,在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原料标准匮乏的情况下,监管难,辨识难,以成为保健食品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就如可加快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推进保健原材料标准化进程,确保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主管部门将管理重心或前移至原材料的监管上。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支持、中国保健协会组织开展、包括人民网(603000)等十多家主流媒体参与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在结束山东、云南、广东、浙江等地实地考察后,8月23日正式走进江苏。对几个重要城市走访后,人民网记者发现,保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尚未出台,原材料监管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致使我国保健食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影响,也严重制约着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际化战略。
原材料标准缺失监管现尴尬
人民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原料标准体系尚不健全,许多原料品种如蜂胶,既无国家标准,也无行业标准,只能靠企业自身对源头管控,这就增加了偷工减料和假冒伪劣产品出现的可能性。据了解我国的标准基本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该是准高标准,但是由于最低门槛标准缺乏,甚至没有,这就无法并完全面判定企业标准的高低,以及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郭桂珍处长举例,比如蜂胶,南京中脉和蜂奶宝用的原料都是真正蜂胶,但有些企业就用廉价的树胶代替蜂胶,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提高总黄酮含量。如果从成品来检测,指标都是合格的,但是原料显然大相径庭。这就给监管带来了尴尬和困惑,因此制定国家标准,把好保健食品的原料关,将监管前移至原料的管理十分必要。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表示,保健食品原料的标准问题的确值得关注。他建议专家和媒体,通过专题形式,深入探讨,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在云南考察中反复强调,企业应该将产品的生产的质量控制的重心前移至原料的采购及使用,监管部门更应该将监管重点放在源头监管。至于为何原料迟迟没有相关标准的问题,周邦勇表示,保健食品原料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功效不唯一,给标准统一制定带来困难。国家药监局拟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完成100个原料标准。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王中表示,由于保健食品在申报时成分与其他产品不能完全相同,如果检索后发现成分相同,则不能拿到批文。因此,每种保健食品的配方和成分都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对于保健食品的产品标准的制定并更增加了难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去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中也强调,保健食品原料直接关系到保健食品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加强保健食品原料采购和使用管理的重要性,以对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食用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保健食品原料采购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无规可循企业自律自治
江苏省也是保健食品的强省,生产企业有135家,年产值约40多亿元。在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和原材料标准尚未出台的空白期,企业如何把好原料关?监管部门如何解决无法可依背景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质量万里行江苏站走访了南京中脉科技、南京中生生物科技、南京老山营养保健品、蜂乃宝、南京圣诺生物、南京苏邦生物、南京中科药业等七家企业。南京中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叔南告诉记者,为了确保产品功效及品质,公司从原料采购、原料检验到原料入库管理,从半成品到成品生产全过程控制,从产品的出厂检验检测等都建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及质量追溯、问责制度。尤其是长期以来坚持的索证索票制度,更是在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原料的进厂。
另外,早在2003年,中脉就在海拔1000多米的黄山深处建立自己的灵芝养殖基地,在蜂胶收购季节,其技术人员都有一套鉴别真假蜂胶的本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全过程控制,当市场闹假蜂胶风波的时候,中脉蜂灵反而因质量可靠销量大增。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王亚萍表示,40年来老山一直视质量为生命,且在11年前就建立自有原料基地,现在每年仅检测费用就达到200万元。
南京中科药业更是干脆自行建设原料基地。公司董事副总裁冯鹏告诉记者,中科药业在实践中,切实感到在原材料采购中,原料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直接会影响到成品的质量稳定。因此,中科药业将保健食品的监控向前延伸到原材料环节,自行投资4000多万建设一座面积达5000-6000平方米原料生产基地,预计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将正式投产。“没有检验是不行的,但光靠检验是靠不住的”,冯鹏表示,这个原料基地投产后,将从根源断绝影响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成品的品质和安全。
以高科技工艺研发初乳冻干粉胶囊为主的南京苏邦生物也认识到原材料环节的重要性,在走访中,公司董事长蒋伟清坦言,由于公司主要原料是牛初乳,因此已经在国外考察了很多牧场,决定在加拿大投资兴建初乳冻干粉生产基地,将保健食品的监控重点放在源头,以保障成品的质量。
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主导产品“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血康”、“黄金酒”等均为中国地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在争创百年企业的同时,食品安全和原料控制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总经理张连龙介绍,除企业自行制定高于整个行业的质量标准外,在“铬超标胶囊事件”发生后,斥资近百万元购买进口原子吸收石墨炉系统、微波消解罐、气相色谱、顶空进样系统等仪器设备,满足了明胶空心胶囊等原材料全检的要求,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之伟告诉记者,隆力奇的立足之本就是诚信,为了打造无问题产品,企业不惜花重金采购比市场价格高出几倍的原材料。比如其一直采购辉瑞公司的胶囊,价格大概在一万粒150元,普通胶囊市场均价120-130元一万粒,被媒体曝光的问题胶囊更是低到30元一万粒。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还是会选择价格高但质量过硬的原料。
可见,在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原料标准匮乏的情况下,保健食品企业自律自治,令人欣慰。
关键词: 隆力奇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