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极能否"拷贝"无限极?
香雪制药斥重金押注九极生物,意在"打造第二个无限极",这是市场公认的说法。业内一直盛传,九极生物与国内直销领军企业之一的无限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限极是以酱料起家的香港李锦记集团旗下专门经营保健品、护肤品的直销品牌,在2006年成为第一批获得直销牌照的保健品企业,2011年销售额高达85亿元。李锦记在内地与第一军医大学合作开展,赵小里担任双方合资公司---南方李锦记的中方首席代表,即副总经理,参与企业管理。直至国家叫停军企合作,赵小里离开李锦记,并从中带走一批第一中医大学教授,创办了九极科技。
香雪制药去年4月收购九极生物时,曾乐观预期可给公司带来年销售50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的贡献。同年10月增资之后,香雪制药对九极的预期骤升至年销售3亿元,净利润4500万元。广发证券也曾预测九级科技2012-201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00、3000、5000万元,贡献净利润150、600、1000万元,相对香雪制药自身预期而言此数字大幅缩水,但也算乐观。
然而,九极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2011年,九极生物营业收入仅515.58万元、净利润9.98万元更让人难以置信。香雪制药2012年半年报显示,九极实现营业收入405 .98万元,净利润60 .05万元,与预期相距甚远。
广东一家直销牌照持牌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诸如香雪制药等传统企业进入直销行业,最终成功的案例不多。而之所以不多,一是管理层没有从业经验,二是,由于管理层没有从业经验,就不得不请外边的团队经销商来帮忙,但这样容易被经销商绑架。
"比方说哈药,它就是因为直销的团队问题没有解决好,对业务员的规范管理不是很到位。"上述负责人直言。
难改单品独大
"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传统渠道销售不甚理想,而直销业刚好有逆经济周期的特点,以2008年为例,当时大环境不好,但直销业还是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因此,不少以医药或日化为主业的传统企业都在想着进军直销业。"一位日化行业专家如是说。
但香雪制药进军直销,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旨在降低单品独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香雪制药用IPO募集资金展开了包括进军抗肿瘤新药领域、打造"大健康产业链"在内的多元化努力,但一直收效甚微。
依照此前的年报,香雪制药抗病毒口服液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过去两年曾一度有所下降:从2010年的67.22%下降到2011年的58 .21%。然而,香雪制药2012年中报显示,今年1~6月,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总计营收1.88亿元,已占到了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75%。
此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香雪抗病毒口服目前市场表现相对不错,但有券商已经将香雪这一主导产品明后两年增速从今年的40%降至30%。
关键词: 无限极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