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下,百年古木如林,千年古树棵棵,西汉的柏树,郁郁葱葱。蒲松龄的绛雪,张三丰栽的新植,银杏与茶花,三清与三官。全真七子的故事,耳边犹响。穿墙的道士,今夕何在。蒲松龄的一盏茶,成就崂山的佳话。远山的老子像,孔子、老子的对问局,一指天地人,问道山海间。一段佛道争地的公案,庙虚之上的全真七子像。牵起崂山的前尘往事。
才下崂山,又入书院。崂山素斋,享誉海外,国宴大师,聚崂山道家理念,因地利,拢山珍。崂山菇,鲜甜甘洌,佐以无锡的面筋,西湖后山的鲜笋,平度的小油菜。宁夏中宁县的枸杞研磨成粉给食材上色,藏红花,虫草花融入汤汁,崂山素斋孕育而生。
完美贵宾学员,按道家理念,遵循过堂仪轨,从举箸,添饭,手势,坐姿。将心入道,细品珍馐,守静笃,悟天理。素斋过堂之后,畅游书院,花草木石为道,完美贵宾学员漫步徜徉。抄经院堂,内置古建均移自老子故乡的古村落。换上汉服,研磨提笔,抄一篇上善若水。流水之为物,正如完美贵宾学员一样,不盈科不行。
一席汉服,笔下生风,国学大观,静中才可亏一丝精妙。沉浸处,知来时路,知要到何处去。完美贵宾学员生,亦是如此。究其根,才可茂其叶。
抄经过后,心中或许有惑,移步讲堂,青岛国学协会副会长张轶西教授亲传道德经与智慧管理,道可道,何为道?名可名,又何解?道德经蕴含的智慧,与社会生活之间牵绊。
完美贵宾学员,感悟道德经的智慧,在张轶西教授绘声绘色的演绎下,了解道德经蕴含的大智慧及古代哲学。席间崂山茶,口中生津,闻言品之才有味。
溯源,方知身在何处,学古,方能知今。从游崂山的身体力行,眼观景致,见与闻,浅尝辄止。到素斋过堂,舌尖上的崂山珍馐,由食见道。再到汉服抄经,由定入道,身形入境,则心神入道。最后张轶西教授的智慧管理,由道生三观,由道看当今,架起通古博今的桥梁。
完美贵宾学员,由山观道,由食见道,由经入道,由讲出道。游之而后有学,由学致用于生活。完美之路,渐宽渐坦。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