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接下来咱们聊聊中医药,中医药在近年来,在国际注册上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您觉得中医药该如何适应国际市场?
耿福能:中医药适应国际市场,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特色做出来。目前我们自己的特色没有做出来,没有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因为国际市场的医药发展,也就是一百多年,西医西药一百多年。我们单从药来说,它是单一成分,任何物质对体内的健康干预,或者疾病的干预,它一定要知道是什么物质进入体内,整个代谢过程要弄得非常清楚。对于怎么干预疾病的,它也弄得非常清楚。
那么,我们中医中药按他们那套是没有办法(认可的)。因为我们是多成分,多靶点。单一味中药都是几千个成分,甚至上万个成分,合起来一副中药就更复杂了。所以按照他们的规则是没有办法认可我们的产品的。所以,我们的中医中药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跟他们接轨。只有进行新药的开发,和他们接轨,让他们真正认可我们的中医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才有希望。
耿福能:目前一个是标准问题,要按我们制订的标准,让他们接受才可以。我们跟网友朋友们做一个通俗的比喻。他们那一整套是信上帝的,天主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我们这边有信仰佛教的。你说用传教士的规则管理我们的和尚,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剃头各方面的就不合适。所以,我们要作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刚才谈到的“费寿比”,我们中医医药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你别看我们很多草草毛毛的中药是有效的,中医药对我们的贡献度也是很大的。
中国网:是,对于这个现象,咱们国内的中药企业应该怎么做呢?尤其是咱们的好医生,现在有什么措施呢?
耿福能:我们好医生,首先,疗效、安全、治病,这是核心。在疗效上,重中之重是安全,因为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很多中药生产企业没有第一车间,也就是说我们的原料是漫山遍野去采的,天南海北去采。我们古人总结出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就是一个橘子,移了种植地点,它都会变。我们中药也是这样的。所以,很多外国朋友就说,我们的中药这一次和下一次不一样,质量不稳定,弄得他们晕头转向。包括科研人员研究我们的中药,也弄得晕头转向。所以我们抓住了第一个环节,就是建立“第一车间”。
耿福能:这十八年的时间我们建立了康复新液的第一车间。“康复新”是修复创面的。我们的原料完全由第一车间提供,不再是天南海北按农副产品收的。原料质量不稳定,疗效就不稳定,疗效不稳定就影响患者对我们品牌的信任。所以,康复新也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和高端专家的喜欢。特别是我们西医西药的专家都非常认同,和我们一同进一步地去研究,这是不容易的。我们中药就要在疗效上有真功夫,安全。
我们再解决下一个问题。我们有了第一车间,所有的药品,每个批次的质量,都能够达到老外朋友们要求的一致性。我们再研究有效成分,我们慢慢地就和国际接轨。所以,中医药,我认为建立“第一车间”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还是以古人的思路,天南海北收集农副产品入药,要国际化,基本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建立了“第一车间”,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做,不要浮躁,静下心来做好。我相信,我们的中药国际化是有希望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