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林1973年出生在济南,在北京当过兵,1996年加入无限极。12年的弹指一挥间,他已经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成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个在济南拥有多处物业的中产者。他已经不记得,12年来,为了打开市场,他跑了多少路,做了多少分享,遭受了多少拒绝。但是这些历练,已经融化在他的精神中,沉淀为他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
当时假如无限极的时候,产品还仅仅就是一张宣传页码,到年底才会有宣讲健康里面的录相带。但是做业务就必须要给人宣讲,自己要是不会的话怎么办呢?他想到的办法勤能补拙——把这盘长达50分钟的录相带转化为录音带,然后听一句写一句,把里面的内容一句一句的记下来,又用一周的时间通通背熟。刘兆林说,“我不但去模仿演讲者的声调,还学录相带里面的人的动作,整个过程我听坏了两个录音机。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讲得好,讲得专业,才能超越别人。1997年一年,刘兆林就几乎没有在2点以前睡过觉,12点后电话费便宜的时候就在电话里面和别人分享他的经历……虽然辛苦,但是冲劲十足,踌躇满志。
如今已经是业务总监的刘兆林,依然苛刻的奉行着当初入行的脚踏实地。有段时间觉得自己可以不去跑市场了,现在发现这样的想法实在是不正确,所以就决定象十年前那样的跑市场,否则听不见一线的声音了,想有大的发展就困难了。成为总监的刘兆林并没有满足自己的财富,而是不断的超越自己,为了提高自己,他开始攻读MBA。无论多忙,央视节目《对话》是他必须要看的,他经常见缝插针的阅读财经、营销、名人传记之类的图书,2002年还花费了不少的学费去学教练技术,2004年,他将自己所学到的一切用于这个市场的管理中。
在他的眼睛里面,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奋斗出来的,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而奋斗,必须要全力以赴,必须每时每刻的提高自己。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却有着共同的特质。在这个无限极的平台上,刘兆林不断的践行着这个特质,不断的提升自己。
妻子张慧英是刘兆林的业务伙伴,在北京认识张慧英的时候,他只有22岁,还是个空有一腔抱负的穷小子,而张慧英则是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的大学生,工人日报社的记者。因为一个采访,她和刘兆林在公交车上认识,并逐渐的相知和相爱。后来,张慧英也加盟到无限极,与刘兆林一起去开拓济南的市场,夫妻两人成为了生活的伴侣和事业的伙伴,他们的无限极故事在山东市场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