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经济分配
(一) 介绍几个名词概念
一种理论,它的每一个概念要首先清晰准确才行。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A. 组织
组织的涵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这一网络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部门和层次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组织的框架体系。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变革,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领导、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组织存在的理由:个人能力的有限与个人需要的无限之间的矛盾,以及目标或使命的驱使。
B. 经济
经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本来意思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国外理解的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西方经济学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最初,被直接译为富国策、生计、理财学等词。首先用汉字“经济”翻译economics的是日本人,后来中国人把这个西文日译的词“译”回了中国,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的另一来源广义经济学者提出的概念,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
C. 分配
分配的含义:从整体中取部分,使整体变成几部分,或使相联系的事物离开或区别开。安排、分派,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有计划地散发或派给。经济学上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
D. 组织经济分配
根据上述三个词组的单项解释,组合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安排、整顿使成系统,编制成集体;服从计划和规则来分配财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对个人则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生活事物,是取得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和财富的过程;组织经济分配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利用社会资源的选择,反映了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和活动。
(二) 理解组织经济分配
组织经济分配重点在组织经济,因为经济就是财富,没有财富分配等于空谈。
人们常说的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生产是创造财富,消费是享受成果,但是,没有流通,财富的价值就不能体现,也无法分配,不能享受。
农民自给自足不能称为分配,自己生产的东西叫做使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汽车不是为了在厂区开着转圈兜风,转圈也变不成财富。
分配是各自的资源互相交换,分配的过程实质是交换的过程,是流通的结果。只有通过流通领域,通过交换,才能获得财富的分配,才能享受成果。不流通,劳动价值和成果是债务,不但不能带来享受,反倒成为负担。资本如此,知本也如此。大学生、研究生不能在市场上得到承认,所学无所用,照样失业为吃饭发愁。所以分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环节。
分配的方式很多,但首先要有组织经济,没有组织经济,就没有可分的东西。组织经济的手段也很多,不同的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方法和结果。
(三) 几种组织经济分配模式
A. 保险——组织经济补偿分配
保险是利用人对未来风险的担忧,在安全时节,用不影响生活的余钱,安排可能不安全变故风险到来时的准备工作,未雨绸缪,完全是心理认识。
B. 彩票——组织经济幸运分配
彩票是利用人以小搏大,换取巨大财富的投机心理,买一注彩票,就是买一份企盼,把它展现开来,可以用梦想的形式预演一番任何人间喜剧。尽管只是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如果不买,概率就是零!千万分之一比零,也是无穷大。没有中彩?有什么关系!再花一点钱,续上梦想,这样就可能构成充满希望的一生!
C. 社保——组织经济有序分配
社保是组织经济有序分配的代表。社保的组织经济和分配规则是国家法定的。组织经济 有序分配产生的资本规模效应、资本沉淀效应、保障了模式的运转
(四) 组织经济分配的原则
所有的组织经济活动,都是利用人有需求的前提,从而认同参与活动。所有的分配都要遵照人对活动规则的认同,愿赌服输话俗理不俗,没有这两方面认同,组织经济分配活动就会出问题。
(五) 组织经济分配中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人都是自私和贪婪的,正是因为人的本性的弱点,才有人加以利用,制造各种*为己谋私敛财。诈骗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和自私,集中财富少数人占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前主席伯纳德•马多夫(BernardL.Madoff),利用庞氏*手法诈骗公众资金500亿美元,就是明证。组织者就是利用了人的自私和贪婪,只想自己发财,不管别人如何。结果少数人确实分配到了巨额财富,但绝大多数人却成为垫底者,拿出了自己原有的财富被别人分配。残酷的是,即使事前说明,参与的结果有可能象买彩票一样本钱无归,但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仍然会让大多数人趋之若鹜。认同规则自愿参与活动,虽然可以堵住献出财富的人嘴巴,愿赌服输不好张口,但分配不公平的感受会用另外的形式在其他途径发泄,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理解组织经济分配活动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六) 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
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是基于上述原理和原则设计的活动方案。
6. 树立以消费者为师,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新理念
消费是建立在人有需求的前提上。有消费需求必定有购买,有购买就会有销售利润,有利润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以往的利润是被中间环节分配,是按照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大家认同的各种市场规则来分配。只要大家认同新的分配规则,这部分利润就可以按照新的方案分配。
(一) 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原理
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就是建立在人消费基础上,组织资金,从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消费是建立在有需求的前提上,投资是建立在对资本渴望增值的基础上。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能否进行,取决于参与者的认知度。消费取决于对产品的需求和认可,投资取决于对分配规则的认同和满意度。
(二) 消费投资,组织经济有序分配实施的关键
能否接受产品消费,需求和认同是核心。愿否参与投资活动,分配规则是基础。
参与的人能否认同,关键是要公开透明,让参与者真正了解结果才能无怨无悔。参与的人能否共赢,重点是分配方案的设计,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公共财富,才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如何做到这一点,要从分配方案的量化分析来比照评判。
(三) 市场分析
社会和商业进步,应该是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而实际上真正获利多的,往往是经销商和渠道!无数分散的消费个体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直接与生产商建立起关系,不能从厂家直接购买商品,反过来也是一样。其结果造成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被阻隔,产品不能与消费者直接结合。结果一件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价格飙升,流通不畅,信息错位,产品的价值和功能得不到体现,生产商无功无利,消费者有需难求。
(四)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是消费者与厂家的数量差异和距离(运输成本),即使消费者个体想去厂家购买产品但未必方便实惠,厂家也不会因为一个消费者的单件需求而不计成本送货上门。
二是生产商立足于自身起点上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求产品最大化利益的产生,不想让消费者了解到自己产品的价格形成因素和过程。
三是中间环节的利益索取,并人为地制造信息壁垒、封锁,阻挠消费者与生产商的沟通,必须经过许多层次的商业行为来传递商品。这个过程中,价格被不断提高,所以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都是价超所值。消费者多数的金钱并没有付给产品本身,而是付给了流通渠道中各个层次的商人们。
因为消费者分散的个体购买行为,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下,仍然不能克服信息弱势所带来的价格欺诈。不仅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经常蒙受损失,生产商在对消费者信息的把握上,也同样存在着不对称信息的弱势。有时侯真正的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而真正能提供满足需求的商品,却无法达到真正的需求者手中。
(五) 结论
人也是资源,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更大发挥个人优势和能力。通过亲情关系的原始信任,采取推荐营销模式建立终端网络,以消集群,合作促销,消费可以省钱,推荐可以回报,不仅解决购买力不足,还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真正体现生产消费者精髓,节省中间环节和费用大家分享。再利用各种工具和方式,与终端消费者形成互动,巩固信任基础,虚拟和现实结合让消费者更加信任。
按照组织经济有序分配的规则,参与者的个人资产,将随着经济合作组织的自然发展壮大同步增值,成功无限可能这也是资本可以置换的理论证明,社会资本概念对探讨集群融资具有重要的启示。
为消费者搭建一个平台,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联合起来,制定新的分配规则,无疑是社会一大进步。
参考资料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