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陈维明被分配到了一个矿厂,那是一个比他家乡还要穷困的地方。眼看着自己被“流放”,陈维明觉得走到了人生的低谷。沉寂了一段时间后,陈维明突然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什么苦没有吃过。以前那么艰难的环境,自己都可以走出来,何况现在自己还有知识作为工具。于是,从小就爱好文学的陈维明不仅开始准备考研,而且还向全国各大报刊广泛投稿,希望多几条通途。
皇天不负有心人,充满自信的陈维明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带领他走出困境的机会。那时的海南正在大搞建设,正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这时,有人看见了陈维明发表的文章,觉得他对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想法很有创意,于是将他推荐到了海南省地矿局。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陈维明,在3个月后就接到调令,终于走出来了。
到了海南,凭着聪明才智,圆滑的为人处世,陈维明很快从一个普通职员升为局长秘书。
1994年,一场变故将陈维明从安乐窝中摇醒。当陈维明正在为自己的名利洋洋得意的时候,年迈的母亲得了重病。
为了能救活母亲,陈维明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虽说当时的陈维明好歹也是一个有实权的人,但是说到钱,方知世间的人情淡薄。有些平时关系不错的人,一听说陈维明开口要借钱,而且数目不小时,不是装穷,就是干脆断了联系。陈维明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而正在这个时候,由于母亲病情恶化,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1995年初,陈维明向上级递了辞职报告。那年春节后,陈维明决定下海经商。
满腔热情的陈维明以为凭着这几年秘书的身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项目。但是,从来没有过从商经验的他,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沿海站稳脚跟呢?他找到以前认识的商人,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市场信息后,便和朋友一起买卖通讯器材。就在生意渐渐入佳境时,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命运再次和陈维明开了一个玩笑。
那时,由于通讯器材的买卖还没有完全对私人开放,陈维明的上家私带的一大批货被海关没收,且还有牢狱之灾。产品被缴,他已付的货款自然是有去无回,那可以是好几十万元。但是陈维明是一个义气汉子,他不仅没有追讨货款,反而慷慨解囊,为了朋友四处奔波。终于凭着以前在海南的关系,朋友脱难了,但是,陈维明又被打回了原型——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1996年,陈维明和妻子一起开始经营装修工程。而且生意越做越好,接连开了两个公司。时间一转眼到了1997年,妻子有一天突然对他说,有一门生意可以让他们真正过上自由的生活。可当陈维明一听说是直销时,马上否定了。因为,当时的传销风头正劲,陈维明对此也有所闻,他怕妻子是掉进了传销的陷阱。
妻子见正面无法说动陈维明,便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大半年过去了,陈维明发现妻子对直销事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情,而且还变得更自信更漂亮了。陈维明很诧异于妻子的变化,但还是无法接受直销。
于是,妻子有一天便使了一点小计谋。那时他们到了深圳,由于妻子的暂住证到期了,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妻子就慌称那晚要严打,没有暂住证的全部要被带到派出所去,为了陪伴妻子“躲避”严打,陈维明被带到了安利公司的培训现场。
那一晚本是陪同妻子的陈维明发现,原来直销真的非常吸引人,而安利的奖励制度是如此的严谨、公平和公开。看着周围人高涨的热情,陈维明也好像被感染了。回到家后,虽然知道是被骗去的,但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陈维明主动要妻子再给他讲解一遍制度和产品。后来,经过多方研究和比较,陈维明决定从事安利。
到了1997年1月份的时候,本来还是兼职做直销的陈维明,毅然关掉了两家公司,开始全职从事安利事业。